2023-06-01 21:30:17 发布
迈入“十三五”,兵团向着率先在西北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速进发。回首“十二五”时期,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建设,兵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十二五”末,兵团生产总值达1960亿元;城市、城镇由“十一五”末的4市1镇增加到9市10镇,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也由2010年的36∶34∶30 调整到2015年的22∶45∶33。
“农业在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从36%下降到22%,工业在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从34%上升至45%,这一降一升,标志着兵团结束了由农业主导经济的时代,迈进了工业主导经济的时代。”兵团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文新告诉记者。
结构合理与不合理——
农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工业结构有待优化
兵团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36∶34∶30调整到“十二五”末的22∶45∶33,从宏观上看,5年间兵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较快,整体经济发展方式有所转变,由过去的一产为主推动发展模式转变为以二产为主导,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模式。
陈文新表示,从农业结构上看,虽然兵团农业产值在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从原来的36%降到了22%,下降了14个百分点,但农业的绝对值还是在不断上升,果蔬业、园艺业、畜牧业的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55%,这标志着兵团从原来的大田种植业为主转变为种植业、畜牧业和园艺业协同发展,产业内部结构更加优化。
从工业结构看,兵团工业在“十一五”末甚至更早的时候,占比是较低的,“十二五”时期从34%到45%提升了11个百分点,充分说明兵团的工业从原来相对基础比较薄弱到成为推动兵团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以二产为主的产业结构正在形成。
兵团经济研究所黄福江博士认为,从三次产业结构数据来看,农业与工业在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呈现“一降一升”,喜忧参半。“十二五”时期,兵团果蔬业、园艺业、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5%,但是园艺业建园速度太快,规模很大,南疆一师、二师、三师、十四师种植的红枣树都到了盛果期,出现了丰产期不丰收的尴尬局面。一方面,林果业依然延续着传统的发展模式,比较重视生产,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市场没有被打通;另一方面,农产品的产业链比较短,没有知名品牌支撑,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从兵团工业发展实际来看,兵团工业主要以钢铁、水泥、煤炭等重化工为主,重化工占比较大恰好也说明兵团工业体系不健全,制造业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加工业相对来说比较薄弱。重工业是大投入、大产出,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生产总值拉动较快,不过一旦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下滑也会比较快。相反,具有兵团优势的农产品加工、制造业还没有发展起来,这也说明工业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和优化。
服务业还需攻坚——
生活性服务业快速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亟待提升
“十二五”时期是兵团城镇化发展最快的5年,城市、城镇由2010年年底的4市1镇发展到目前的9市10镇,城镇化率达65%。
尽管城镇化发展对服务业发展带动作用显著,但5年间,兵团城镇化率提升了10多个百分点,服务业在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却只提升了3个百分点,对比强烈。
为什么服务业在生产总值中的增速缓慢?陈文新表示,服务业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随着兵团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向团部小城镇集中,餐饮、运输等带动了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但是,兵团服务业基础比较薄弱,先天发育不足,城镇化建设大多依靠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质量为目的的行政推动,并没有改变需求的基础,服务业发展的空间有限。一些建设了城市或者靠近城市的师、团场服务业发展较快,比如八师、六师、十二师等师,一师十团、八师石河子总场等团场。但是,一些边境师、团场的服务业就乏善可陈,仍以理发店、餐馆等传统生活性服务业为主。另外,绝大多数团场缺乏产业支撑,没有体现产业对人口的虹吸作用,服务业发展的潜力相对有限。
兵团经济研究所李德山博士认为,“十二五”期间兵团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新业态,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没有发展起来。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兵团工业主要是重化工业,这些行业比重大但产业链比较短,产品的研发设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没有跟上。不过,快速城镇化过程为第三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培育新的产业,服务业将会有一个更快的增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生产要根据市场供需规则进行,解决内外不接轨的问题;工业发展要与兵团优势资源相结合,多发展内生型主导产业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生产总值增长9%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是兵团定下的预期目标。陈文新表示,相对于“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速12.5%来看,增长速度降到个位数,兵团多年超高速增长将戛然而止,但这恰是换挡减速的需要,是兵团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兵团经济质量的必然结果。
陈文新认为,2018年兵团要率先在西北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9%是必要的增长速度。但同时,面临经济新常态,以及国内国际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兵团必须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也势必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把发展目标定得过高过快不现实。
在兵团党委六届十五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刘新齐司令员提出通过“三去一降一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陈文新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是新鲜词汇,这是因为过去我们始终在需求侧发力,不断增加产品的供给量。但现实的情况却是,供给侧提供的产品逐渐与需求不吻合,一些中国人到日本去买马桶盖、电饭锅就是最好的例证——并不是因为中国没有这个生产能力,而是国产的产品不能满足人们对高品质产品的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为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是要降低低端产品生产能力,增加高端产品生产能力。从产业结构改革来看,就是要去除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增加新兴业态、高端生产制造业,形成新的产能和经济增长点。
从兵团的产业结构来看,农业和工业的供给侧都需要调整。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兵团农业转型发展中问题倒逼的必然结果。李德山认为,“十二五”时期兵团特殊体制机制加快与市场接轨,二三产业接轨程度相对较高,农业接轨程度相对较低。5 年间,大田农业在兵团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快速下降,但是果蔬业、园艺业、畜牧业也有优化的必要,农业方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农业生产要根据市场供需规则进行,解决过去内部是计划、外部是市场,内外不接轨的问题。
加强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兵团工业提质增效的必然路径。李德山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家对新疆实行差别化的产业政策,自治区及兵团成为承接内地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煤化工、氯碱化工、水泥等重工业投资过快,产能不断加大,但质量和效益没有体现出来。未来,工业依然会是兵团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发展工业一定要与兵团优势资源相结合,多发展内生型主导产业,利用棉纺、林果等农业资源优势发展主导和特色产业。
记者了解到,今年国家已经取消新疆的差别化产业政策,这也意味着,新疆和内地产业发展的政策起跑线是相同的。培育产业,延伸产业链有一个较为漫长的发展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李德山表示,兵团发展产业一定要立足本土优势,注重培育产业与本土优势资源相结合,如果产业发展过程中不遵守市场规则,那么兵团原本具有的特殊体制机制优势将难以发挥作用。
以上内容为【兵团2018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丨氯碱化工是重工业吗】的相关内容,更多相关内容关注中国智能工业网。
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或网络新闻客户端自媒体,本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