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1 19:30:04 发布
今日,瑞士再保险(“瑞再”)公众号发布《国际光伏组件保证保险风险管理指南》(“《指南》”),让我对光伏组件行业以及光伏组件保证保险有了更多地了解。
接下来,给大家简单分享一下~
光伏组件行业质保期为25年瑞再说,光伏组件行业质保期为25年。而电子行业的质保期通常为1-2年,汽车行业的通常为3-5年,即使是建筑业那样“很长”的质保期也极少超过15年。
25年,这对光伏组件制造商来说,真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那么,什么是光伏组件?所谓光伏组件,是指由太阳能电池片或由激光机切割开的不同规格的太阳能电池组合在一起构成的整体,也就是光伏组件或太阳能电池组件。
压力之下催生保证保险,转移风险《指南》指出,长期质保对光伏项目的贷款方和投资方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容积系数较低,光伏电站项目投资回收期漫长。而且,光伏组件可能安装于严酷的户外环境,安装使用后一般终身不会更换。
25年的质保期,将对光伏组件的制造商产生巨大的财务负担。加之,过去10年光伏组件价格下跌近90%,很多制造商能实现盈亏平衡往往都已勉为其难。
《指南》指出,若按2017年平均每瓦0.5美元及90吉瓦的年度安装量计算,制造商仅2017年度的质保责任敞口金额便可能高达450亿美元。
因此,为了控制制造商的质保责任风险累积和银行的“系统信用风险”累积,实现信用增级、品牌提升、降低资本成本、降低产品质量保证准备金,光伏组件产品质量信用风险应运而生。现在很多贷款方也要求开发商在融资申请时提供“具有信誉的”光伏组件长期性保证保险证明。
那么,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就更大了,一方面要承担与光伏制造商相同的风险因素-因持续降价所造成的风险不确定性,而且还要面临少数投机制造商因质量风险通过保证保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后减少产品质量控制成本而带来的道德风险。
国内就有保险公司推出光伏组件质量保证保险,比如大地保险的《光伏组件产品质量及功率衰减保证保险条款》、人保财险的《太阳能光伏产品长期质量与功率保险条款》。
“双90%”的挑战《指南》指出,光伏业的“双90%”的挑战,严重制约保险公司评估光伏组件保证保险风险的能力:一是超过90%以上全球光伏装机容量运转时间不满10年,这意味着保险公司无法取得足够长的长期历史经验数据定价;二是光伏组件的价格在过去10年内下跌90%以上,这意味着,即使有足够长期的历史经验数据也没用了,价格降低了,光伏组件所用的材料跟以前比可能大不相同了。
目前保险市场通常做法面临的挑战《指南》指出,目前保险市场常见的做法是,某光伏制造商要每年为其生产线生产的三百万块光伏组件投保,它只需送8块组件根据测试标准(IEC61215)进行测试,该测试标准是非长期运营可靠性标准,而且通过之后3-5年不必再测,保险公司以此作为核保基础并为数百万块组件提供25年的组件保证保险。
指南指出这种做法主要存在的四个问题:
一是IEC61215标准为“合规测试”,测试结果无法用来判定产品可靠性;
二是ICE标准的更新周期可能需要更长(最近6125的这个用了11年);
三是单次、小样本测试结果推论未来3-5年所制造的1000多万块组件,可能会导致主观判断;
四是8个“随机样本”能否做到统计学意义上的“随机”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因为在通过合格测试前制造商可能仅小量生产该型号组件;
五是,由于测试行业激烈竞争,有些测试实验室仅在报告中记录最后“合格”测试结果。换言之,核保人无法轻易区分经过10次测试才通过组件的物料与1次便通过测试的组件的物料表。
成本高的挑战一是“理赔成本”挑战。光伏组件在全球销售,倘若出现质量或功率保证保险方面的索赔,保险公司须知道如何验证索赔(测试多少样本?如何从偏远地区取样?如何测试?运费和测试费由谁支付?如何确定近因?如何避免重复索赔?),保险公司还要评估索赔是否可能扩大到保险组合中的其他保单。此外,还需要调整保单的理赔准备金,并报告给监管机构、评级机构和保险公司股东等。
二是“产品管理”成本挑战。25年的保险起见可能是所有非寿险产品中几乎是最长的了。保险公司管理成本巨大,包括索赔理算成本(测试、包装、运输、鉴证、公估费)、准备金和报告成本、产品管理成本、数据存储和处理成本等。
三是“生产和理赔数据管理”挑战。比如,仅仅承保一个1吉瓦产能的工厂,每年就有超过300万条的产品序列号、物料表信息、测试、运输和销售合同的信息。
瑞再的“三支柱”风险管理指南就当前光伏组件风险及相关保证保险承保中的问题,瑞再提出“三支柱”的风险管理:
支柱A是指客户选择,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包括投保前和投保后。保险公司必须依靠持续的财务分析、产品测试和工厂审核,来跟踪掌握制造商的动态风险状况。主要由以下标准:标准一是,在核保阶段,要有充分核保信息,包括物料信息表,返修、召回和客户投诉处理程序/记录,每项原材料变更/设备调整后的“产品验证测试”结果,材料/生产工艺/设备变动信息记录,质量检测记录,工单和采购订单信息,组件出厂性能测试数据及序列号等相关信息。标准二是光伏组件制造商必须具备价格以外的差异化。包括平均售价和利润率趋势在品牌认可度中的体现,客户基础和市场覆盖度,技术研发和资本支出投入,人员培训和员工留置率,专利技术领域地位和主流产品线,光伏行业价值链中的战略定位和供应链管理能力。标准三是公司文化和公司治理。制造商的公司文化对其质量承诺影响很大。
支柱B是CSR 可靠性测试。这个太专业,超出我的理解能力,建议感兴趣的直接看《指南》……
支柱C是工厂审核-材料、工艺和质量控制。通过定期现场审核,保险公司可深入了解相应制造商采用的材料、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指南》很详细的列举了光伏组件生产厂的常见问题,包括设备管理、人员管理、材料处理、质控系统的常见问题。
不得不说,瑞再这个《指南》真的很棒!
以上内容为【光伏组件质保期丨光伏组件质保25年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更多相关内容关注中国智能工业网。
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或网络新闻客户端自媒体,本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